首页 / 列表 / 正文

返回至列表

ECADI原创新作 | 缝合城市裂痕——杭州艮山门动车运用所上盖空间开发

2021-01-26


随着我国城市更新进程由“增量发展”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建筑设计也越加关注如何更加充分地利用城市中心区的土地资源。传统地铁、高铁的车辆基地,多以单一功能的城市界面独立于周边环境之外,但近年来,上盖综合体开发作为新介质的融入,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的割裂状态,赋予周边环境"重生"的机会。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多年来聚焦城市发展动向,深耕行业前沿理念,原创设计杭州艮山门动车运用所上盖项目


项目概况

地处西湖城区东北角的艮山门,是城市东进发展的要冲之地,由于历史原因,艮山门动车运用所区域由城市边缘,逐步裹入市区,北至德胜快速路,南临京杭运河,在南北向长达3公里的尺度上成为阻碍城市向江发展的交通屏障,成为隔离城市空间的一道“伤痕”。

杭州艮山门动车运用所上盖项目总建筑面积66.78万平方米(仅盖上计容),用地面积 51.54公顷,盖板高度16.3m,建筑高度80m。作为全国首个高铁动车运用所上盖项目,它的建设不局限于只停留在城市形象的维度上,而是从城市生活方式的角度消除铁路对城市割裂的影响,继而成为铁路与地方合作的典范,对全国高铁城区建设具有标杆意义。 


1.jpg

杭州艮山门动车运用所上盖项目效果图


2.jpg


杭州艮山门动车运用所上盖项目设计概念-连接与融合



缝合城市的设计策略


策略一:以功能缝合城市割裂,完善补充周边住宅小区配套功能

本项目周边的住宅小区居多,老式住宅小区往往存在生活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艮山门上盖开发综合体以多种居住模式相结合的中、低密度混合型社区为主,将社区配套功能置于公共区域,利用上盖建筑创造了三条城市轴线,缝合城市功能缺失,在城市中创造交融、富有活力的社区氛围。

三条轴线分别位于动车所上盖区域南区、中区及北区。南区白地开发充分利用打铁关地铁站的距离优势,打造集中型商业,聚集人气。地下连通道跨越城市道路对接地铁综合体和地铁站厅,立体化商业内庭院实现了板上板下空间自然转换,提高土地使用价值,带动整体配套设施品质。北区和中区商业配备学校、社区活动等服务功能为骨架,融商于景,形成开放、绿色、轻松的商业公园。

3.jpg

中央商业与公共服务中心  

4.jpg

南侧白地

策略二:从交通缝合城市路网,城市过境交通与板上交通分离设置

为缓解周边城市道路交通的压力,也为了保障板上居民的生活空间品质,艮山门动车运用所上盖项目采用城市过境交通与板上交通分离设置模式,减少相互干扰,提高通行效率。

· 缝合城市路网,为解决东西向的交通割裂,构建满足片区内外出行需求的路网结构。该项目设计三条隧道下穿铁路区,包含一条双向四车道连接东边城市交通快速通道,两条可供非机动车行驶的下穿隧道,满足城市维度东西向大走廊贯通需求。在不同维度上,实现过境大交通与片区小交通的有效分流,提高整体交通出行效率。

· 城市交通与板上交通无缝衔接,解决板上出行需求。借助中区轴线布置的社区配套商业服务区,设置城市交通廊道,让城市快速路与板上的衔接匝道,为板上商业聚集人气。同时在车辆基地南北两端、东西两侧,共布设5组板上与城市片区交通路网的匝道,提高板上交通集散能力。环通城市道路和板上纵向主路,配置公交线路,并结合15米层板上的景观庭院,设置光影交织、融于自然的公交站点,满足板上公交出行。

· 建立多层次内部交通系统。采用机非分离、交通分流、公交优先、山城街道等技术手段,实现交通规划目标。10m层板上设置“轴线+环形”的板上道路系统,15m层以步行、骑行环境舒适性为导向,营造人性化慢行空间。板上停车库设于10m层板标高的夹层内,分区与主路连接。紧急状态救援车辆可通过多组坡道由10m层板上至15m层板,快速到达各栋建筑单体。

5.jpg


交通流量开发前后对比分析


策略三:以景观柔化城市界面,将上板人行交通与板边景观充分融合

艮山门动车所上盖开发主要有胜景路、尧典桥路东西两条城市界面,设计化硬为柔,以柔入景。通过建筑形态操作,将面层板柔化处理,立面材质多样化,融入社区客厅、公共空间和商业功能,形成更为柔软多变的界面公园。在10m板距离道路红线较为宽裕部位,通过界面高起拓展街道空间,形成可供穿越的时空之门;融合商业设施和曲线步道,多标高跌落衔接,立体种植点缀其间,开洞联系板上公共空间,构筑立体化界面公园。板边距道路较紧部位设置退台绿化,辅以上下坡道,增加空间层次。近三公里长的街道界面,伴随着缓坡、退台、绿植、商业,缓步而上,形成了节奏变化、尺度宜人的独特城市立体景观。南区集中型商业利用地铁便利优势,集休闲社交、亲子文化消费为一体,并向景观休闲轴线延伸,形成生态活力的户外体育公园和绿色健康的乐享空间。

6.jpg

胜景路沿街界面

7.jpg

尧典桥路沿街界面


动车运用所上盖的技术支撑


动车运用所作为整个上盖项目的基础,对上盖项目开发至关重要。如何衔接上盖建筑与下部线路、运用所、检修库的对位关系,如何在不影响动车运用所正常使用的前提下,保证上盖地产开发的利益最大化都需深度考量。在杭州艮山门动车运用所上盖项目的设计实践中,项目团队探索了上盖开发常见的技术问题。

盖下功能及可建设范围研究

在上盖项目开发中,上盖建筑的功能布局与盖下动车运用所的布置紧密相连,杭州艮山门动车运用所盖下有存车库、检查库等功能空间,此类空间的柱网布置规律整齐,适合在盖上建设中高层房屋。而进出存车库两段的咽喉区部分,由于柱网较不规律,上盖建筑难以直接利用,结构形式需进行转换,适合建设低层房屋。除了咽喉区不建议建高层房屋外,盖下还有铁路正线、地下下穿道路及慢行交通地道、地铁隧道区域、河流暗渠上方均不应建设房屋。

8.jpg

艮山门动车所功能布置图

9.jpg

不可建设范围研究

建筑与铁路线网的对位关系——2线位和3线位比较

除了受运用所下部功能制约外,上盖建筑还会受大板转换结构的限制。上部建筑的荷载需要下部框架梁柱及基础来承载,上下结构有限制关联关系。传统的轨道交通运用所采用3线位的停车模式显得更为经济,而在上盖项目中选取常见的高层板式住宅建筑与线网进行对位关系比对后发现:若采用三线位的停车模式,上盖开发建筑可直接利用下部柱子较少,结构影响范围较大,导致直接增加了结构成本;若采用两线位的停车模式,上部建筑投影范围内有较多可利用的立柱,则对结构形式有利。

10.jpg



上盖综合体开发的价值


轨道交通车辆段的上盖开发,是城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复杂而综合的开发模式。如果说上盖项目的上部是城市生活、社会交往的场所,那么下部的运用所和夹层车库则相当于城市生活的基础设施,是支撑丰富多彩的盖上生活丰富所必不可少的根系。

“艮山门站”曾经作为杭州的百年老站,在岁月长河中展示过风采又逐渐归于平淡,经历过诸多洗礼与沉淀。杭州艮山门动车运用所项目,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清晰地了解其历史和发展背景之下,主要着眼于缝合铁路沿途穿越城市产生的割裂,从功能、交通、景观等方面连接原本被割裂的城市空间,同时优化盖下城市生活性设施基础,在上盖建筑与铁路工艺设置之间找到平衡点,盘活铁路用地资源,提升毗邻城市品质,实现了铁路与城市融合,从而打造全国高铁城区建设的标杆项目。未来,华东总院也将以专业设计助力杭州不断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激活更多的城市功能,推动杭州的城市建设发展。





近期新闻